聚焦丨数据说话!硬核回应“中欧班列返程空箱”传闻
划重点:
❶ 随着回程货源开发拓展、规模化中欧班列市场格局的形成,以及行业自律意识的强化,中欧班列“空箱”的现象已成为过去,综合重箱率达到92%。
❷ 中欧班列的运行质量不断提升,“门到门”运输、“班列超市”以及特种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行业创新力显著增强。
中欧班列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桥梁。近日“中欧班列返程空箱”在网上引发关注,不过,这其实是“旧闻当新闻”,中欧班列初期曾出现过的“重箱不足、空箱补” 的问题早已是过去时。10月21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中欧班列空箱状况已明显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2%。
数据
回程班列稳步提升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多式联运处处长周世暾介绍,2019年1至8月,去程开行2845列,运送25万标箱;回程开行2421列,运送21万标箱。
▲中欧班列开行数据一览(数据来源:中国铁路总公司)
通过整合2011年至2019年8月的开行数据,可以看出,回程班列占去程班列的比例从无到有,逐年上升,去年达到“去三回二”,今年实现了“去一回一”,市场拓展取得了实际成效。
中欧班列的运行质量一直在提升。《环球时报》报道称,从2018年开始,为提高中欧班列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保证国家外贸物资运输需求,国铁集团对去程中欧班列采取了限制空箱数量的措施,规定每列班列所载空箱最多不超过总运输量的10%。
2018年12月,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通过《中欧班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将重箱率(指报告期内中欧班列发送箱中重箱所占比率,可反映班列运力利用及货源充足程度)列为12项衡量班列质量指标之一。
随着回程货源开发拓展、规模化中欧班列市场格局的形成,以及行业自律意识的强化,“空箱”的现象已成为过去,综合重箱率达到92%。以今年1-8月为例,去程重箱率达99%,回程重箱率达85%,运输货物品类从原来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了服装、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整车进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门到门”运输、“班列超市”以及特种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行业创新力显著增强。
回顾
那些年“空箱”的忧虑
其一是推出班列服务较早的城市,为提升开行规模、提高枢纽地位而急于揽货。如重庆在2016年曾提出“天天班”,虽然这样的安排为当地客户带来便利,保证货物随时发运,并吸引其他地区货源从重庆搭乘班列,但初期市场开辟不足,当地货运量并不能支撑每日都开行的密度,就会导致重箱不足、空箱补的问题。
第二,中欧贸易不均衡,导致大量空集装箱滞留欧洲。由于欧洲没有能和“世界工厂”对等的货物出口规模,大量从中国抵达的集装箱在交付货物后以空箱的状态停留在欧洲的港口、车站等运输节点,不时需要将空箱成规模地运回国内。这个现象不只是班列要面对,海运也面临同样问题。此外,在中欧班列新线路开行测试期间,相关方面为降低试运风险而有意加挂空箱。
第三,部分国家、地区缺少空集装箱,中欧班列通过向这些地区运输空箱,填补了市场需求。比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原本贸易量不多,没有太多空箱资源。2018年上半年,中欧班列业务开拓俄罗斯木材市场,部分国内城市向这一地区输送空箱,出现整列列车搭载空箱运输的情况。目前随着部分欧洲、俄罗斯及蒙古国空箱资源逐步被运送到西伯利亚地区,从我国向这一地区大范围输送空集装箱已无必要。
地方
各自出招改善运营质量
例如,从2017年起,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尝试进行集拼集运作业,利用蓉欧回程班列空闲舱位,搭载目的地为乌鲁木齐的外贸箱,在乌鲁木齐外贸箱换内贸箱,实现了内外贸货物同列运输、空箱换重箱,释放了中欧班列运能。
2019年2月,成都运营公司在中德两国铁路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开行了从德国纽马克至成都的单件重量达19.5吨的磁悬浮轨道梁定制中欧班列,开创了中欧班列运输大型笨重货物的先河,进一步丰富了回程货源品类。
最早开通班列的重庆,则通过不断丰富回程货源,在高附加值货源上下足功夫。今年7月,首批4台进口法拉利跑车在重庆铁路整车口岸通关放行,法拉利铁路运输项目首次测试取得成功,单趟耗时20天,较海运节约3周时间;德国大众、俄罗斯拉达等汽车品牌也相继启动了中欧班列整车运输项目。
国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西安等7地的去程班列重箱率均超过94%,此7地的班列数量占全国开行数量的73%。“这些数据表明,去程和回程两类班列的运力利用、货源充足程度均得到明显提升”,国铁集团负责人表示。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建立健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强化安全、环保合作,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同时,推动通道能力与中欧班列快速增长趋势相适应,保障运输顺畅,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此外还将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运、贸、产结合,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中欧班列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品牌。
更多精彩:
来源/发改委网站、环球时报 中国一带一路网综合
责编/刘梦 审校/王沥慷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